陪孩子一起解决考试焦虑
作者:灵栖
|
点击:
次
|
2017-08-28 13:22
面对着即将来临的考试,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又将接受这被视为决定一生命运的考验,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们也殷殷探询、切切期盼。然而,无数学子心中的焦虑、苦闷可曾真有人了解?而为人父母者的声声叮咛是否又能成为帮助子女发挥其最大能力的良剂呢?
在开始谈如何与孩子一起解决考试焦虑之前,要先介绍有关考试焦虑的观念。所谓「考试焦虑」,是指由考试所引起,在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生理上的紧张,诸如: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冒汗、频尿、头脑一片混乱或空白……等;心理上的紧张则大多以担心的型态呈现,例如:担心考试时自己有一大堆题目不会写、担心以前念过的书想不起来,担心考坏了被父母责骂……等。这些考试焦虑源自于考试的二种压力,第一种是考试本身的压力,包括:考试的方式、考题的难度等。第二种是个人对考试的反应所带来的压力,包括:对考试所认定的意义、对成绩的期待、对自己表现的评价等。
那么,对于孩子的这些考试焦虑,父母亲可以帮些什么忙呢?以下就归纳为二点做一简要介绍。
一、对考试的非理性想法是元凶。父母可和子女谈谈他们对考试的想法,再和他们讨论这些想法是否合乎真实,让孩子自然地转变对考试的非理性想法,进而改善考试焦虑的情形。试想,如果一个即将参加大学联考的孩子这么想:「万一我考坏了,那我十二年来的努力,就毁于这二天,我的前途就完了。」当赋予大学联考过度夸张的决定性,这孩子能不紧张焦虑吗?然而,这想法其实是不合乎真实的,并且极可能又反过来阻碍孩子的正常表现,使孩子不易追求到他的理想目标。
这时候,父母能做的是,先接纳孩子的紧张焦虑,拨个十分钟听孩子说说他的担心与不安,并且给他情感上的支持,让孩子觉得他是被了解、被接受的。当孩子心情比较轻松下来之后,再和他聊一聊他对考试的想法,一起讨论,让孩子慢慢能放弃那些不利的想法,代之以理性、有利的思考,如此一来,考试焦虑通常便能获得改善。在这里,或许有人要问,这样的工作并不是每位父母都做得来的,那该怎么办呢?是的,这确实是个问题,因为有些父母本身就有一些对考试的非理性想法,因此,他们其实是跟孩子站在同一边,那还有什么好讨论的?所以,若当父母发现子女有考试焦虑的问题,而自己又无法帮助他时,可向学校辅导室或其它机构之专业辅导人员联络,提供子女一条解决之道,这同样可以帮上孩子的忙。
二、对考试焦虑的不当处理是帮凶。一般常见的不当处理,包括下列三种。第一种是否认逃避,但这只是暂时不处理焦虑,其实焦虑还是存在的,等到有一天再也无法忽视,并产生身体或心理上的症状时,才被迫去面对已扩大的问题。第二种是合理化的外在归因,把考试带来的不愉快归罪于考试制度、老师、甚至父母亲等等,它同样解决不了问题。第三种则是把考试焦虑反果为因,这不但使人跳不出焦虑的深渊,反而愈陷愈深。
当父母观察到子女有类似的情形时,同样也是先接纳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不会因为他的某些行为而全面否定了他的尊严与价值,然后再与孩子共同商讨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仍不见效,可与专家会谈,共同思考解决方法。
以上所谈是相当简要的介绍,实际处理上还有许多重要细节。为人父母者其实不用太担心,因为有不少部分是只要下功夫多想、多试,便可与孩子共享成功经验的,即使遇到难题,也有管道可供咨询。
相关内容
-
依恋是由儿童与母亲的共生关系引发的,是儿童与母亲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持久的感情联系,它是母亲与儿童之间的充满深情的积极的相互关系。它的形成与母亲经常满足儿童的需要,给予愉快的强化刺激有关,也是儿童在与人交往中对人的从泛化到分化的社会性认识的结果。
心理学理论认为孩子在刚生下来的头两个月,处在原型自恋状态,类似一种自闭,对外部世界浑然不知。这个时候的婴儿相当于生活在伊甸园,享受着欲求与满足。是母亲的爱抚、温暖、怀抱和哺乳,让孩子从自体依恋转向客体依恋,开始感知外部世界,感知自已与他人的关系,感知身体的边界。
-
国家民政局最近公布的统计报告表明,去年全国离婚夫妻有133万多对,比上年增加15.4万对。调查表明,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变得心理失衡,常常感到孤独、自卑、低沉。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关爱。
单亲家庭概念的提出,产生于欧美国家对当代婚姻现实状况的考察:欧美国家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由于快速增长的离婚率,离婚式单亲家庭比重逐渐上升,由此而引发的单身父母的心理状态、生活状况,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成长及教育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为心理卫生学家研究关注。
-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很多家长对孩子越来越看不惯了:不讲文明礼貌,个性张狂随意、一味装酷扮靓、经常荒疏学业等等,结果除了满肚子恨铁不成钢的不满,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的郁闷。
如今,女孩在11~13岁,男孩在12~14岁,就逐步进入青春发育期。青春期被称为“急风暴雨的时期”,也是人生发展的“危险期”。进入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同龄人群体的影响,他们想的事情多了,头脑复杂了,变得不那么“听话”了,同伴的影响往往超越了父母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