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让我长大好吗?

作者:陆建华 | 点击: | 2017-08-31 10:10
(感谢我的来访者让我采用他们的案例,文中的所有姓名都是化名)
 
在咨询室里经常会遇到没有长大的孩子,虽然已经年满十八周岁以上,可是还是一个完全没有长大的小孩,依附着父母,一方面完全地离不开父母,一方面又与父母斗争的十分激烈。
孩子没有长大有许多的原因,有自己不愿意长大的,因为已经习惯了不长大的好处;但在许多时候,却并不是他(她)们不想长大,而是父母有意无意地不想让他(她)长大,或者说是父母在妨碍着孩子的长大。而父母中又以母亲为甚。
小莉是一个已经高三的女孩,在大家都在为高考而做最后拼搏的时候,小莉却不愿意再到学校里去读书了。
焦急的妈妈用尽了各种方法和手段,却无论如何都没法再说得动女儿半分。小莉一会儿说是学习压力太大了,一会儿说是同学们对她不好,再一会儿又说在学校里发现许多同学都在说自己的坏话,理由用了一大串,目的只有一个:不想去读书。
由于小莉的叙说中有着一些“胡思乱想”的东西,妈妈担心小莉的精神会出问题,但在几个医院的精神科检查下来,都排除了小莉有精神问题的可能性。可是小莉的问题依旧,而且后来还发展到了不让妈妈离开自己一步的地步,可怜的妈妈只有日夜陪着女儿,女儿在家里一切都好,可是只要一说起读书,所有的问题就又都出现。
出现在咨询师面前的小莉是一个婷婷玉立的女孩,在休息室与这对母女的交流中已经可以看出小莉对母亲的依赖以及母亲对女儿的悉心照顾,即使女儿感到热了也是母亲帮着脱外衣,而父亲只是坐在一角默默无语。
当三个人一起进入咨询室以后,这个家庭的互动关系清晰地呈现在咨询师面前。妈妈总是帮着女儿提问题,也帮着女儿回答问题,每次女儿说完几句话以后总是由迫不及待的妈妈进行补充,而女儿在每次说话时总会不由自主地眼望母亲,象是要得到母亲的许可和认同。但妈妈的话也不会得到女儿的认同,两个人会为了某一件事某一句话而在咨询师面前大声的争论,当妈妈的声音压倒了女儿的时候,小莉就开始发脾气,甚至板着脸一声不吭。可是这时候的父亲却始终看上去像个局外人一样,在一个半小时的首次咨询中,他居然有几次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像是闭目养神一样,但又像是不忍看到眼前的这副情景。
父亲在城里开着一片不小的店,也算是一个生意人;而母亲却是一个好强的人,家里的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个人撑着,虽然店由丈夫开着,但生意上的打点却又都是母亲出马搞定,在亲朋邻里的眼里,父亲显得有点窝囊,而母亲是一个女强人的形象。母亲对自己的丈夫有着很深的不满,慢慢地丈夫在家里没有了发言权,慢慢地女儿成了母亲唯一的依靠,慢慢地母女俩紧紧地缠结在一起而把父亲排除在关系之外,慢慢地女儿一点点地长大但却又一点点地变小,慢慢母亲也一点点地变小甚至变得比女儿都小,慢慢地二个人谁也离不开谁谁也不愿意离开谁谁都害怕离开谁。
妈妈并不懂女儿的心事,但是女儿却完全明白妈妈的苦处,妈妈的孤独好像只有女儿才可以安慰,因此女儿宁可不去读书也要陪在妈妈身边不离半步,却在表面看上去让大家觉得是自己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等等各种可以让人相信的原因才如此逃离学校。
或许我们从教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家庭会得出女儿不努力妈妈太焦虑的结论,可是从家庭治疗的角度去看待这个家庭以及这个家庭所呈现出来的相互关系,却可以把所有我们看到的现象在这个家庭的三角关系中找到原因。父亲的窝囊、妈妈的要强、女儿的依恋和依赖;父母关系的疏离、母女关系的缠结和对立、父女关系的看似淡漠;妈妈的强大但却无奈和孤独、父亲的看似窝囊但实则被推出关系圈外的愤怒、女儿长不大的心和想要长大的人;这许多许多的关系和冲突都深刻地影响着这个家庭,也影响着家庭中的每个人。
咨询中咨询师努力想让这个家庭看到的是那只想要推开对方的手和另一只紧紧抓着对方不松开的手是如何在限制着各自的成长和发展,又是如何把每个人缠结的无法动弹。而在这个过程中,女儿的不上学其实是在发出一种信号,一个潜意识发出的想要长大的强烈信号,因为不长大的女儿只会继续纠缠在这复杂的三角关系中,只会不知不觉地陪着孤苦的妈妈而陷入逃避之中。在进一步的咨询中呈现的各种信息都在告诉我们这个家庭的关系是如何地失去平衡,夫妻俩已经好几年没有性生活了、妈妈一直都和这么大的女儿一起睡在一张床上、女儿所有的衣服都是妈妈存放而穿什么衣服又都需要妈妈选择、女儿虽然一直成绩不错但妈妈仍然不放心女儿在学校里的表现(特别是女儿与异性同学的交往总会让妈妈紧张万分)等等。
在咨询中并没有去谴责任何一个家庭成员,因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并不容易,只是在每次咨询中把这个家庭的关系一次次地呈现在他们自己面前,然后从中去寻找可以激发和推动每个人向前的动力,特别是通过推动父亲的力量促使这个家庭的变化和成长。只有妈妈的孤苦有丈夫可以理解,丈夫可以承担一个男人该承担的责任,妈妈又能软化貌似坚强但却其实脆弱的心接受自己看似窝囊的丈夫,也就是当父母各自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满足各自的需求时,妈妈才会放下女儿,女儿也才会不那么“牵挂”母亲,这时候的女儿才可能真正地长大。可是这个过程走的并不会很容易,因为每一步对他们来说都是新的尝试,都并不习惯,都有可能因为无法坚持和接受而放弃。庆幸的是这个家庭坚持了下来,庆幸的是有许多来咨询的家庭都坚持了下来,并在经历了那么多风雨以后最终见到了阳光。
当我最后一次见这个家庭的时候已经是今年的一月份了,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是父亲挺直的背、母亲爽朗的笑和女儿说准备在八月份给报喜的邮件。
感谢妈妈!也感谢爸爸!你们终于让女儿开始长大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