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死亡,我们怎么对孩子讲

作者:杨迪 | 点击: | 2017-08-31 10:47
曾记得这么个案例:有个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得了白血病,因为经济问题,大人已经放弃了对孩子的治疗。有一天,病痛中的孩子问照顾自己的妈妈“我是不是很快就要死了?”孩子妈妈只是眼泪涟涟地“恩”了一声。于是此后几天直到死的那刻,孩子都没笑容,他的那双眼睛始终带着恐惧。
说实在的,“生死”从来就是重大的人生命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心智。与即将面临死亡的患病孩子聊死亡,确实会让家长无所适从。当我们直面孩子的发问时,该如何来做解答呢?
很多人在孩童的时候,都曾被看见的“死亡事件”所困扰。有一个孩子看到别人的死亡,就问父亲,我会死吗?父亲回答:你记得你没有生的时候吗?孩子说不记得,父亲又问,那时候你难受、害怕吗?孩子摇摇头,父亲说,死就是那样子的。孩子对死亡的理解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深。像前面案例中说的,当患白血病的孩子问起“死亡”时,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这种思绪的源头。比如在孩子表达完后,可以问孩子:“你现在想到了什么?可以告诉妈妈吗?”一般而言,孩子有这样的想法,往往是受到某个具体的事件或情景的刺激引起的。知道了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从心理学上来讲, 2—7岁的孩子通常不相信人会死,这是因为孩子从2岁开始“获得了物质守恒定律”,相信任何东西都会永远存在,即使看不见了,也会认定它“藏”在某个地方。你告诉他这个东西消失了,他根本不相信。所以,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必如实告诉他们死亡的真相,因为他根本无法理解,不如告诉他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上天堂了,化作星星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虽然也怕死,也会思考死亡,但是,他们所理解的死亡就是亲人的暂时离开。他实际上不是怕死,而是怕分离,怕孤单。
患绝症的孩子会比一般的孩子更敏感,也开始对死亡有切身体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对患病的孩子解释“死亡”时,不妨把“死亡”说成毛毛虫变成蝴蝶的经过,让孩子把死亡看成是重生的过程,更能让孩子接受。只要孩子感觉到父母的爱将永远陪伴他,就不会被死亡的恐惧所吓倒。我们无法减轻孩子的肉体痛苦,但是我们可以在心理上给与孩子全力的支持,减轻孩子心灵上的痛苦。当然,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引导孩子观察落叶,了解植物、动物的死亡,让孩子明白大自然的生命循环和生生不息,人也是同样如此。将生命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那就更好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