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的孩子和焦虑的妈妈
作者:杨迪
|
点击:
次
|
2017-08-31 11:02
“咕咕咕”,李洁妈妈的手机上一条短信进来了,打开一看,又是老师的短信:“你的孩子在今天的英语单词测验中,成绩不好,很多单词没有掌握,请家长务必督促其认真学习,今天的单词听写五遍,朗读五遍,明天要检查。”
唉,李洁妈妈的头都要大了,每天收到这样的短信不会少于五六条,各科老师都有。每当收到这样的短信,李洁妈妈能做的就是老老实实地按照老师的要求,给孩子听写,背诵课文,做功课。心里憋着火,唠叨数落是免不了的,这让五年级的李洁很烦,她常常会跟妈妈吵上几句,然后哭哭啼啼地写作业,每天写到半夜才能上床睡觉。这样的情形几乎就是李洁上学以来的常规动作。虽然李洁妈妈做了很多的努力,李洁却越来越不爱学习了,成绩一年年往下掉,李洁妈妈一年比一年焦虑。最让人担心的是,近段时间李洁常常会找各种借口不去学校,一到学校就肚子疼,呕吐,出现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杰克是个比较顽皮的男生,从小活泼好动,喜欢跟同学打打闹闹,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很不稳定,为此,杰克常常被老师批评教育,他的妈妈没少被老师叫到学校去沟通。杰克妈妈每次从老师那里回来,就唉声叹气,满脸不高兴,爸爸就会狠狠地揍杰克一顿。整个家庭被一种难受的氛围包裹着,渐渐地杰克变得不爱回家了,有时候还会逃学,杰克恨老师,恨爸爸妈妈,希望永远没有学习这档事,永远不回那阴沉沉的家。
孩子为什么会厌学
僵化的教育体制——高考指挥棒
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教育体制依然是滞后的。考一个好学校等于有个好前途的观念根深蒂固。目前的高考已经不是能不能上大学的竞争了,因为每年都有70%~~80%左右的高考生都能进大学学习,而是上什么学校的问题,由此才会有妖魔化的高考。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现在的学生正处于一种学习上过分满足的状态。从幼儿园开始,有的家长甚至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让孩子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了,因为家长相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观念,完全忽略了人的心智发展规律。当孩子幼小而稚嫩的肩膀要担起人生终极目标的重任时,被压垮是必然的。
社会的评价体系——成功或优秀的标准
在当下比较功利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对于成功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都急迫。当我们的媒体在极力宣传成功的榜样时,也向人们传递了成功的标准和评价体系。 在这样的标准中,拥有大量的财富是成功,拥有相当的地位是成功,出类拔萃是成功,上了名牌学校是成功,唯独没有选择做一个普通人也是一种成功这样的标准。以此类推,到了学校里,学习成绩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有学习成绩好,才是好学生,在这样的评价标准下,学习成绩不那么优秀的学生就成了问题学生,老师批评,家长呵斥,同学歧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的不快乐就像疯狂的野草,长成了一片。
家长的功利心态——成人的思维模式
社会评价体系对于家长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当独生子女政策在控制人口方面越来越有成效地情况下,家庭教育的误区也越来越多。家长们热衷于参加各种为中考、高考加分的活动,除了完成学校作业以外,还要抓紧时间完成家长布置的作业。孩子们的时间完全被学习占满了,自主学习的权利被剥夺了,既没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也没有时间发展其它能力。被迫以成人的思维参与学习,参与竞争的结果是,孩子们找不到学习的快乐。过度满足的学习,一方面是智商跟情商不能同步增长,极大地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深深的恐惧,厌学,逃学顺理成章。
如何帮助孩子走出厌学的困境
1、面对老师的“告状”,家长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无论是收到老师告状的短信还是被老师叫到学校去批评,家长首先接收到的是负面的信息,这种信息对于家长的情绪会有很大的影响,往往容易造成家长的紧张和焦虑不安。如上文杰克的爸妈。在跟孩子沟通之前,家长要想办法先消化自己的负面情绪,分清楚哪些是老师给的压力,哪些是自己的期望值。孩子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有多大?家长只有厘清自己头绪,腾出内心空间,才有可能去包容和接纳孩子,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而家长对于孩子的接纳和包容,将给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家长要做孩子的保护伞。
高考的指挥棒不仅指挥着家长和学生,也指挥着学校和老师。学生每天要面对大量的课业,还要面对焦虑的老师。对于老师的要求,家长要做具体的分析,不能一味地按着老师的要求做,因为每个老师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的,自然会强调自己学科的重要性。比如上文的李洁,英语单词的默写,只要能够背出来,一遍就可以了,何必写五遍呢。孩子是非常敏感的,除了学业上的问题,老师对其评价也很重要,如果哪天老师在家长面前告状了,那么请家长记住,只把正面的信息传递给孩子。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用一种正向而积极的心理解读现象,可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潜在的积极力量和品质,从而使个人顺利到达幸福的彼岸。
3、孩子学习不顺利,要帮助孩子找原因
孩子学习不顺利,会有很多原因,比如,课业量确实大、上课没有听懂、对这门课程没有兴趣,身体不适,没有信心等等。家长不要急着批评孩子,更不要用一些结论性的言语去批评孩子,诸如:你这个人就是不求上进,懒的要命等等,这样的批评无疑是在否定孩子整个人,而不是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根源;同时也切忌跟别的孩子作比较,不要说“看你的同学多么聪明,你怎么这么笨呢”这样的话。 家长唯一能做的就是,冷静下来,跟孩子一起找原因,尤其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找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4、督促孩子学会管理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面对大量的课业负担,家长除了给孩子减负以外,还要帮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利用零散的时间来温习学过的内容,保证休息和睡眠的时间,将学习任务做一个科学的分解。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比如,习惯听觉学习的孩子,可以用大声朗读材料的方式来加深印象;习惯视觉学习的孩子,可以用提纲和图示表示想法,也可以用色彩和图形来突出重点等等。科学地分解学习任务,合理地利用时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家长任重道远。
此文发表于《家庭教育》杂志
相关内容
-
杨老师: 你好。
我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家长。自从上小学以来,我发现孩子不如以前开心活泼了。每天总是垂头丧气地回家。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的,但是在学校几乎每天都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不是上课坐得不够端正,就是下课要疯跑,还有跟同学之间吵吵闹闹的;昨天又因为老师在班里发脾气,乱扔东西,引起孩子的不快,班会课上没有听老师训话,而是管自己看课外书,结果老师一下子就把孩子的课外书扔出了窗外,并让他站起来,面壁思过。孩子的班主任是个年轻老师,非常要强,她希望她带的班级样样都好,所以也给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除了批评孩子,也常常来短信“告状”。甚至在家长群里也会指名道姓地批评孩子的家长。搞得大家都惴惴不安,生怕那天轮到自己孩子的头上。不想换学校,也不能换老师,作为家长,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孩子的境况,也不知道该如何跟老师沟通?真是压力山大啊!
-
子豪从小就是妈妈的掌上明珠,妈妈对他既疼爱又严厉。 吃饭的时候,妈妈会不时地提醒着子豪:子豪,吃饭不能一只手,要把两只手放在桌上吃饭;
做功课的时候,妈妈又会批评子豪:你看你,做作业磨磨蹭蹭的,在想什么啊?这个字写的真难看,重写。
到了晚上该睡觉了,妈妈又开始命令:子豪,睡觉了,明天还得上学呢。就连上厕所,妈妈也不许关上门,怕孩子磨蹭浪费时间,就这样,子豪在妈妈的眼皮底下生活着,干什么都会被妈妈关注,感觉自己好像是妈妈手中的木偶,毫无自主权,真是郁闷极了,
-
曾记得这么个案例:有个年轻母亲,她的孩子得了白血病,因为经济问题,大人已经放弃了对孩子的治疗。有一天,病痛中的孩子问照顾自己的妈妈“我是不是很快就要死了?”孩子妈妈只是眼泪涟涟地“恩”了一声。于是此后几天直到死的那刻,孩子都没笑容,他的那双眼睛始终带着恐惧。
说实在的,“生死”从来就是重大的人生命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的心智。与即将面临死亡的患病孩子聊死亡,确实会让家长无所适从。当我们直面孩子的发问时,该如何来做解答呢?
-
晓东今年14岁了,个子长得高高的,人也很精神。近来不知道为什么,成绩下降得厉害,老师经常会打电话来告状。而且妈妈还发现晓东出门前总要在镜子前照个不停,一头黑发反复地造型,直到快迟到了,才匆匆忙忙地拿起书包冲出去上学。更恼人的是,谁也说不得,一说就发脾气,眼看妈妈快要镇不住了,爸爸就挺身而出,跟儿子拧上了——所以家里总是充满着硝烟味。妈妈很担心,这样下去,这个孩子不仅成绩会越来越糟糕,而且人也会变得不可理喻,甚至变坏。每天面对妈妈忧心忡忡的眼神,面对爸爸怒气冲冲的表情,晓东也觉得很烦,很烦,有时候放学不想回家,就找个理由住在同学家。这样的状态,让晓东的爸妈束手无策——晓东到底怎么啦?
-
场景一 茫然的欣欣
欣欣下半年就要成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了。妈妈忍不住对欣欣说:“你要好好学习啊,要努力,才会有好的成绩,你看你,努力了成绩就好了,不努力,成绩就差了,记住哦,要努力啊。”欣欣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后来有个老师问欣欣:什么叫努力啊?欣欣不好意思地摇摇头。但是欣欣会在成绩下降时,做自我批评:我不够努力啊。尽管欣欣学会了“努力”这个词,但是对于什么才是努力根本不明白,所以欣欣的成绩总是不稳定,上不去。